近年来,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(以下简称“工行吉林省分行”)依托区域特色,精心打造“文旅+金融”主题网点,将红色资源、历史建筑与现代金融服务巧妙融合,使市民在办理业务的同时,能够触摸城市文脉,成功探索出一条“金融为民”的特色发展路径。

在工行长春人民广场支行的“见证与重生”专题展中,常有顾客对着展柜里的旧钞票驻足,甚至有游客专门来打卡。工行吉林省分行把“文旅”搬进了金融网点,让原本只能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点,成了市民常来的“文化小站”。
老建筑里藏着“时光机”,一步跨进吉林金融史
走进工行长春人民广场支行,木质柜台、复古铜制灯具让人眼前一亮——这些不是刻意布置的“道具”,而是这座老建筑保留下来的原始元素。这里被分成了两个“世界”:一边是“金融历史展区”,玻璃展柜里摆着老账簿、不同年代的吉林地方钞票,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东北金融业的变迁;另一边是现代金融区,智能柜员机、理财服务窗口整齐排列,电子屏实时滚动着汇率和理财信息。
“我小时候与父母来这里办过业务,那时候的柜台就是这样的木头的!”如今65岁的长春市民张英经常到这取退休金,取完钱总要在展区逛十分钟,“看到这些老物件,就想起以前的日子,比光坐着等叫号有意思多了。”
服务跟着需求走 办业务顺带“学知识、享优惠”
“到这里异地取款免手续费,还有优惠!”来自西安的游客王丹丹在人民广场支行办理业务时,工作人员推荐了“文旅金融服务包”——除了零钱兑换、手续费优惠,还能拿到本地文旅景点的优惠券。
带孩子来办社保卡的长春市民李女士则意外收获了一本“金融历史小课堂”手册。“手册里把老账簿、旧钞票编成了小故事,孩子看完问我‘以前的钱长这样吗’,还知道了‘存钱’的意义,比我讲十句都管用。”李女士说,现在她偶尔会带孩子来,专门听网点工作人员兼职的“文化讲解员”讲老物件背后的故事。

从“银行网点”到“文化节点”,金融和文旅“抱成团”
针对老年人,该银行网点在文化展区开设“金融知识角”,用老照片引出“怎么防范文旅消费诈骗”“理财要注意什么”……该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还经常带着一些老物件走进社区及养老院,用“讲历史”的方式传递金融知识。
这种把“文化”装进银行的尝试,没有刻意追求“网红打卡”的热度,反而因为贴近市民需求,慢慢攒起了人气。就像长春市民张英说的:“以前来银行办完业务就走,现在总愿意多待一会儿。看着这些老物件,想着城市的变化,觉得银行更有人情味儿了。”
工行吉林省分行正以特色网点建设为笔,精心绘制出一幅“金融为魂、文化为韵、民生为本”的发展新画卷,充分展现国有大行在“助力城市文旅发展”中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