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高铁破局打通“半小时通勤圈”,到26家企业深度嵌入一汽供应链,从东辽河生态美景变身民生福祉,再到采煤沉陷区转型文旅“打卡地”,作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,辽源市正以“北融南联、一轴贯通、双廊双带、四区协同”的清晰布局,在交通、产业、生态、文旅四大维度精准发力,加速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,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书写转型振兴新答卷。
构建“半小时通勤圈” 打通融合主动脉
“目前已基本确定辽源境内线路走向、高铁站选址等关键事宜,预计‘十五五’期间建成通车。”辽源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雪峰介绍,长四辽通高铁辽源段项目的推进,将彻底结束辽源不通高铁的历史,实现与长春都市圈核心城市“半小时通勤、一小时经济圈”的交通格局。

除了高铁,辽源正同步谋划长春至辽源市域铁路、国道集阿公路(G303)辽源绕越线、东辽河源头生态旅游区公路改建等“十五五”重点交通项目,通过“四铁、两路、双保障”目标完善交通网络。同时依托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合作区、吉西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,整合规划54平方公里辽源新区,为跨区域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畅通搭建“硬支撑”。据规划,到2030年,辽源公路总里程力争突破5400公里,交通运输体系将更完善、服务效率更高效,为融合发展提供先行保障。
26家企业嵌入一汽供应链 打造配套“强引擎”
走进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机器轰鸣中,工人正24小时满负荷赶制一汽集团零件订单,巴西大众客商则在检测台前仔细核验模具尺寸,这是该企业首次迎接巴西大众客户的首轮样件验收。“我们在大众全球体系早有经验,德国、印度、西班牙的大众工厂都用我们的模具,这次验收肯定能100%达标。”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孙强信心满满。

依托都市圈产业协同优势,辽源汽车配套产业持续壮大。截至目前,全市48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中,26户成功纳入一汽集团供应商体系,累计拿下红旗、大众、奔腾等主机厂73.5亿元全生命周期订单,形成以动力电池、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为核心,轻量化部件、传统零部件升级为支撑的产业集群。“下一步将聚焦打造一汽百公里产业配套生态圈,推动技术、产能精准对接。”辽源市工信局副局长刘青贺表示,辽源将通过搭建跨区域协作桥梁,让“辽源制造”成为都市圈产业链关键一环。
东辽河美景变“幸福景” 共护都市圈绿色基底
秋日的东辽河畔,安北村农家乐游客满座,露营基地帐篷错落有致。作为东辽河源头城市,辽源扛起生态责任,与都市圈城市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,实施东辽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工程,联手打造流域生态安全走廊和生态经济带。如今,东辽河不仅是区域生态屏障,更成为连接辽源与都市圈城市的“生态纽带”,让“清水绿岸”的生态优势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增收的民生福祉。
沉陷区变“打卡地” 打造都市圈“周末后花园”

谁能想到,如今热门的“黑金小镇”,曾是20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?辽源深挖113年矿山历史,将“生态包袱”转化为文旅资源,推动天陆山欢乐荟、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、乐兔乐园等消费场景联动,通过特色赛事、沉浸体验项目,全力建设长春都市圈短期休闲游目的地。
“我们将尽快编制《〈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〉辽源实施方案》,加快推进97个重大项目、20个重点事项落地。”辽源市发改委负责人郑晓锋表示,辽源将以项目建设融入都市圈发展“快车道”,推动纺织袜业、汽车配套等优势产业合作,与都市圈内城市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。
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