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机器人是“具身智能”的典型终端产品。风口之下,长春新区迅速落子,布局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,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不断促进新动能集聚、新业态涌现、新产业壮大。

作为吉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先导区,长春新区在多个领域具备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。在脑机接口及智能软件方面,集聚博立电子、月泉仿生、小白机器人、光华科技等10余户人工智能软件企业;传感器领域拥有上下游企业50余家,涵盖力、光、声、热、磁等各个领域,荣德光学、博立电子、禹衡光学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;控制器方面,在电磁阀、电控、电机等方面系统性布局,集聚捷翼汽车、大正博凯、浩驰汽车电子等重点企业34户;材料、减速器和丝杠方面有生产PEEK材料的中研新材料、生产碳纤维材料的长光宇航,精细化工园集聚了聚醚醚酮、热塑性弹性体、聚酰胺、聚碳酸酯塑料等一批中试及产业化项目,稀土、高分子等国重实验室加快重组,致力于材料研发转化的吉诺贝尔科创园、长白山实验室加快建设,为企业投资落位打造了聚链成群的产业格局。

为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全面起步,由省、市、区共同出资,注册资金16.33亿元的吉翼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正式在长春新区设立,将开展智能机器人整机研发、生产制造,建设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先导区,在为全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同时,将为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市场机遇。

在长春新区,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智能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园加快建设,已引进落位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、吉林省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联盟、一汽模具等项目,有望建成即满园。今年9月,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应用示范基地及全国首家仿生机器人MALL投入运营,标志着全国首个集具身智能技术示范、多场景沉浸体验与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“共创共享”平台正式落地。长春新区正着力打通具身智能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,努力构建创新要素集聚、产学研用融合的“生态圈”,为全省具身智能等产业发展提供“硬支撑”。

与此同时,长春新区制定出台《长春新区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在前沿技术研发、关键技术攻关等七个方面,订制化提供硬核政策支撑;推动园区运营平台公司出台《智能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园扶持政策》,在租金优惠、阶梯定价、租金入股等方面对入驻企业给予全方位扶持。区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亿元,通过杠杆撬动30亿元的社会资本,打造覆盖“天使投资+风险投资+产业基金+上市投资”全过程的基金集群,以雨林式创新生态滋润产业之林更加丰茂,让更多产业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。

壮大未来产业,既是一场时不我待的“竞速跑”,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“马拉松”。按照《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)》,长春新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在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,以智能机器人与传感器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,推进产业链资源整合与科技成果转化进程,加速构筑吉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“新高地”。到2025年底,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,落位项目15个以上。到2027年底,落位项目达到30个,培育省内智能机器人龙头企业5户,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长春新区将以智能机器人产业为核心突破口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加速释放“智能引擎”的强大动能,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。
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