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池之水通大海
 

 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高最深最大的高山湖泊,南北长4.85公里,东西宽3.35公里,面积为9.82平方公里,略呈椭圆形,犹如莲叶初露水面。天池水面海拔 2189米,最深处373米,平均水深204米。总储水量为20亿立方米,全国平均每人占有1立方米之多.天池的特点是气候多变,风狂,雨暴,雪多,全年大风日在270天以上,平均风速为11.7米/秒。天池自11月末封冻至翌年6月初解冻,冰层厚达I.2一1.5米.
  天池之大,积水之多,是其它高山湖泊所不能比拟的.然而天池却只有一个出水口,即沿乘槎河行至断崖,形成68米高的长白瀑布。这一出水口的最大特点,就是无论春夏秋冬、酷暑严寒,也不论是旱年少雨、涝年水大,都一律一直下泻,水量几乎不增不减。 即使在最严寒的三九季节,长白瀑布被冰冻得银柱包裹,只留有三、四米的水流,但天池水仍然照样流淌。有时总向山区夏季里干旱少雨.一连几十天不下雨, 可天池水仍不见少。这样的池水可真够“水平”的,堪为一大怪事。
  怎样解释这一怪事?(长白山江岗志略》中记载:“天池在长白山顶为中心点,群峰环抱,离池高约二十里,故名为天池。土人云,池水平日不见涨落,每至七日一潮,竞其与海水相呼吸,又名海眼。又云,天池水清浅处,可以行人,数年前有猎夫自碧螺山下,渡至补天石旁,其中有热如汤泉,冷如冰海之处,五步外即深不可测,以足试之,滑腻异常,又名温凉泊。”《东三省纪略》中载:“山顶有潭,曰图们泊,译言万也,言万水之源也。天池还有“龙潭”、“海眼”、“温凉泊”等名称。 《抚松县地名志》云:天池“除地下水外,主要从21.4 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中蓄积雨水和雪水。”天池水的水源主要应从地下水、雨水和雪水中聚合,那就应该按照这些水源的增减而发生变化,可是为什么常年不变呢?所谓“海眼”竞其与海水相呼吸,即与大海相通, 可是大海与天池相差2000多米的高差,海水能上来吗?海水是咸的,可天池水甘甜凛冽,清澈见底,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。
  有大海就有龙宫的传说,这高高的天池因与大海相通,可真的有龙王及龙宫的传闻哩。
  据《抚松县地名志》中记载:天池悠久的历史,留下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传说。有池中雷声轰鸣、百里可同的“龙宫演操”;有水声澎湃,响如鸣金戛玉的“龙宫鼓乐”......
  更有趣的是相传某年五月,忽然有一朵黑云自西北飘然而来,一阵狂风暴雨,冰雹齐落,烟波浩渺的天池,顿时咫尺难辨。十数日后,又从天池中升起几朵五色彩云,绕池一周后直向东南飞去,唯有黑白两朵居后。又过数十日,只见几朵彩云簇拥着白云从东南飞回,仍入池中......。这就是著名的黑龙江龙王会同天池龙王朝拜东海龙王的故事。
  又据传说,有一位道人真的去龙宫拜访过呢。一 天,他由悬雪崖下临天池,见有数尾赤自倒鳞鱼在池中游动。道人涉波捕去,那鱼只是微微摆动,被他一把捉住放进玉浆泉,接着又去捕另一条鱼,可是贪婪的道人却失足坠入池中上不来了。他扶石而下百丈余, 只见石阶如梯,望四周楼台殿阁,雕龙玉柱,金碧辉煌。他进入正中华丽的宫殿,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仰卧在水晶床上,听去鼾干声如雷。道人不敢上前,马上退出殿宇跋蹬奔波。走约百步,回首宫殿,却见五色光芒耀眼,银波微微荡涤。道人已是心悸有余,四肢无力了。他扶在石阶上,喘息片刻,只觉耳如萍梗,随波荡涤,恍惚欲睡......。待醒来,见有两猎夫站在他的身边。定眼一看,自己已站在乘槎河上。两猎夫见池内一 人浮水而来,原以为是由西坡口向东坡口游渡者,经道人一说方知池中有龙宫一事。
  第二天清早,道人领着二猎夫去玉浆泉观鱼,那鱼仍在池内跳跃,当猎人用手去提时,鱼却潜入泉底 不见了。他们只好喝点泉水准备返回,这才品尝到了清冽甘洁、醇甜如蜜的玉浆泉水。
  天池这一池天水,既有地下水、雨水与雪水为主要水源,又有“龙眼"的“海水"相通,并且还有“龙宫” “龙王”的美丽传说,真真假假,虚虚实实,使之更加神 秘莫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