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猪不如孤猪“帅”
 

  有一个故事,流传很广:从前有个国王,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们叫到身边,取来一支箭,让他们折,儿子们很容易就把这支箭折断了。国王又把10支箭捆在一起,让儿子们折断,儿子们用尽全身力气,也没人能折得断。国王趁机说明团结力量大的道理,来教育孩子。这种道理,也适用于动物界、植物界。比如树木,大片的森林,风沙很难侵入,而一棵独树或小片树林,则很容易被风吹倒。再如野兽,成群结队的就比一个二个的气势大、有威力,“好虎架不住一群狼”。但长白山麓的野猪却不是这样。
  许多猎人、放山人、采药人、捡蘑菇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:当一群野猪与一只老虎相遇时,头猪马上带领众野猪掉头就逃,老虎却像散步似的跟在后边,等到野猪累得精疲力竭时,老虎便下口美餐起来;但是, 当老虎与一只野猪相遇时,情况截然不同,野猪不仅不逃跑,反而将屁股往草丛中一坐,高昂着头,跳着两个撩牙,向老虎迎战。老虎向野猪扑过来,野猪将长嘴巴子一甩,“哧--",便将老虎的肚子用獠牙豁开一道长口子,老虎只得带着重伤逃跑......
  猎人狩猎时,也是愿意打群猪,而不愿打孤猪。遭遇一群野猪时,只要瞄准跑在最后边的打即可,其它野猪不会来救援;遇到单个的野猪时,猎人们就不轻易动手,因为野猪会同猎人拼命的。
  一群野猪的威力不如一头野猪的威力大,是一桩怪事。但细细想起来,也不奇怪;一群野猪虽然数量多,但“猪心”不齐,各自为政,谁也不想带头同敌人博斗,多也是自搭;一只野猪虽然力单势薄,但敢于拼命,勇于斗争,则可以弱胜强。
  通过发生在动物界的“群猪不如孤猪帅”的现象, 是不是值得人们去深思和借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