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安乐乡”之谜
  
   晋陶潜在《桃花源记》中描述的世外桃园,是一个与世隔绝、没有战乱的安乐美好地方。世世代代的人大都以为世外桃园是梦想之地,可望不可求,或者认为人世间不可能有如此仙境般的地方。但是,有人却在长白山森林古木环山中发现一安乐乡,其情景与桃花源记相仿,周凤阳先生在抚松编印的较早的县志写道:
  陶靖节伤世生世外之想,作《桃花源记》以寄意后人读之,每以身不得入其境、目不得观其事为憾。今长白山森林古木环山中发现一安乐乡,其情其景殆与桃花源所记相仿佛。吾人既有所闻,不可不记其梗概,以告世人。
  猎者郑宝红孤身久居白山森林中,夏日出猎值大雾迷行林中,数日不得出。逢一小溪,沿溪上,见溪自一最狭之山口出,似有人迹。入则两岸石壁峭立如墙。溪水澄洁潺潺有声,遵彼曲经回转如羊肠,极狭处宽止一、二丈,仰望天空仅露一线。行四、五里,口尽则豁然开广,别一世界。黍田麦垅,一望数十里板屋茅舍连接数百家。其人男女皆长发,衣履俨然古妆。芸田汲水往来自若,村犬迎吠发惊怪声。其人见猎者荷枪至,咸 谅讶,群集围视。有通中语音话来意,猎者以实告,惊讶者始悦。导见一老者,老者年约七旬,貌魁硕丰,腴须发皓。然导者言其故,老者喜,延之上座,款以鸡黍饮,以家酿留数日,家各争饷以酒食。问其人何时来 此,只云此为安乐乡,余皆不答。猎者无事稍览此中形势,四环绝壁,活野十数里尽良田。木、铁、陶器各工皆粗具。出入除猎者初入之口别无途径。口外覆绕以数 百里人迹不到之森林,故外人从无得入者。无何猎者欲归,老者令数猎夫持枪于夜间送之,仍由来口出,钻 藤穿棘状似熟习。历三日夜,得旧路归。
  是岁秋猎者来抚城寄商号天成永,向学校教员牛君效元详道之。牛君羡之,每逢林居者访之,卒无知之者。后与农会副会长徐肇业谈及,徐知之颇详,与郑言无大出入。据云,其地当在白山后麓。安乐乡为其人之自名。其人自何处移来或系辽金鸭绿部遗民均未可知,抚松前遭匪祸时有契友某曾劝避居其地不果……
  此安乐乡被猎人郑宝红发现的时间,距今大约百年前后,或许不足百年。但近百年时间再没有发现安乐乡的报道与传言。那么安乐乡的居民,世世代代是否延续到当代,则是个谜。
  安乐乡入口处地形,酷似“梯子河”:“入则两岸 壁峭立如墙”,“极狭处宽止一、二丈,仰望天空仅露一 线”。
  安乐乡的人“男女皆长发,衣履俨然古妆”。这与当时清朝末期百姓的装束则不相同了。清代男人均留独辫。他们的服饰打扮可能近似明朝,甚至明朝以前。安乐乡的人很热情好客,对只身闯入的不速之客郑到宝红“款以鸡黍饮”,各家各户“争饷以洒食”。郑某欲归时,他们又将其平安地护送出去。这种不怕泄秘而杀死闯入者的做法,显示了相当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道主义精神。
  安乐乡这个世外桃园究竟在长白山的具体什么位置呢?原文说“其地当在白山后麓”。据推断,“白山后麓”,即长白山的东坡,现属邻国疆域。安乐乡的人, 别处迁来,还是辽金遗民,现在更难考证了。
  安乐乡在长白山发现,说明长白山不是平凡之地,清代将其视为神山,是有道理的。